“人群交汇处,皆是城市篇章”,7月22日,知乎“街巷备忘录—2025城市微观纪实创作计划”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2025知乎人文季的大幕拉开。本次人文季以“可读的城市”为核心主题,知乎与单向空间携手作为联合发起方,为大众带来一场深度对话。整个人文季囊括文学创作计划、线上圆桌、盐沙龙等活动,作家天下霸唱、饶雪漫、“外卖员诗人”王计兵等多位嘉宾深度参与其中,共同挖掘藏在街巷里的文字力量,让城市的故事被看见与被记住。
“街巷备忘录 ”创作计划开启,为城市刻下文学底片
此次“街巷备忘录—2025城市微观纪实创作计划”由知乎联合湖北省作协、安徽省作家协会、合肥市作家协会、郑州市作家协会以及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共同发起,邀请每一位生活的观察者,用文字捕捉城市的温度与棱角。
此次“街巷备忘录—2025城市微观纪实创作计划”共设置了三大创作主题:“人物素描” 聚焦城市中鲜活面孔,记录被忽略的生动故事;“生活故事”以叙事为镜,折射个人与城市交织的命运轨迹;“散文诗”则以诗意笔触,雕刻瞬间的感动与思考。创作计划将于8月下旬公布结果。
“人群交汇处,皆是城市篇章”,此次“街巷备忘录 ”创作计划旨在为城市刻下属于当下的文学底片,余同友,苏北,刘政屏,陈崇正,马传思,朱山坡,六位作家担纲本次创作计划专业评审。
“可读的城市”圆桌上线,8位“城市见证人”共探城市肌理
作为知乎2025人文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读的城市”圆桌业已上线,作家天下霸唱,作家胡学文,导演欧阳奋强,作家饶雪漫,诗人王计兵,漫画家左手韩,人类学博士王希言,作家大头马组成了8位“城市见证人”,他们与众多知乎答主一道,分享对城市的观察、疑问与答案。
城市从来不是钢筋水泥的冰冷集合,而是由人群交汇时的故事、记忆与情感编织而成的 “可读文本”。8位“城市见证人”带着各自的城市体验而来,用个体视角解锁城市的多元面貌。作家饶雪漫提问,“在你的城市,哪里最适合拍摄青春文学影视作品?”;导演、87版《红楼梦》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则向大众提问,“《红楼梦》中哪些故事和情节,展现了姑苏地域文化?”。
2022年一首以送外卖工作为主题的诗歌《赶时间的人》在互联网上走红,王计兵因此也被称之为“外卖诗人”,他在“你认为有哪些是城市“美”的细节?”一题下回忆了一个生活细节,讲述了其曾居住的河边小木屋在风雨来袭的夜晚被其他居民用手电筒照亮的故事,为此王计兵写下了一段文字,“今天晚上起,我们就是内心装满手电的人。从今天晚上起,在我的人间,就不再有夜路”。
从线上分享到盐沙龙,让城市故事被看见
本次人文季还设置有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挖挖我的宝藏城市”鼓励大众以UGC形式,分享与城市的日常联结;“如果城市会说话”盐沙龙则将邀请嘉宾与观众面对面,围绕 “城市符号的变迁”“在地文化的当代表达” 等话题展开讨论,让文字之外的城市故事有了更鲜活的交流场景。
从《漫长的季节》带火的东北文学讨论,到《繁花》引发的“90年代上海”回忆潮,城市叙事始终在唤醒人们对生活的感知。知乎2025人文季以“可读的城市”为切口,希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城市的“阅读者”与“书写者”—无论是作家笔下的细腻观察,还是普通人记录的日常片段,当这些文字与故事汇聚,城市便有了更丰富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