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以“当代青年的可持续生活哲学”为主题的知乎“共益众创计划”盐沙龙在北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小华、觅蓝生态文化发展中心副理事长韩李李、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孙敬华,与心理学科普作者解磊一同,围绕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实现“既滋养内心,又不亏待世界”展开深度对谈。
本场盐沙龙活动打破了“可持续=环保=苦行僧”的大众刻板印象,旨在倡导一种更广义、更具包容性的生活哲学——它不需要苦行僧式的克制,无所谓非黑即白的标准,而是 “对自己好”与“对世界好”的双向奔赴。
知乎盐沙龙,多元视角下的可持续生活实践
可持续生活本质上是对个人价值观的审视和践行。王小华教授从心理学视角给出了解读:我们身处消费主义时代,很多焦虑源于混淆了需要(need)与想要(want)。可持续生活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购买,既减轻地球负担,也让自己从无尽的物欲中解脱,获得内心的平静。
孙敬华则借用户外圈 “无痕森林” 的理念,“负责任的享受自然,也就是我们在山林和户外玩得很开心,但是我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提出了“负责任地生活”的主张:每个人对物质的需求都可以有一条合理的界限,精神追求可以高一些,物质需求可以适当降低,在这种平衡中,既能活得开心,也不会过度消耗资源。
可持续生活无需一步到位,而是从“微小且能持续”的行动开始。韩李李从生态艺术实践出发,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可持续不必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把废弃物品变废为宝,都是对世界的温柔。这种微小的行动不费力、不勉强,才能长久坚持。最后,三位嘉宾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Less is more”这一生活哲学,号召大家去感受不必要物质生活所带来的轻松感。
本场盐沙龙现场,还设置了“闲置物品交换”、“可持续生活提案”环节,现场知乎答主们将携带的闲置物品积极参与到换物环节中,此外还围绕“可持续”增设了“气候拼图 Climate Fresk”桌游,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专业的引导师们用趣味形式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逻辑,激发了大家对减碳行动的共识。
共益众创计划,联动20余家机构构建公益新生态
本场“当代青年的可持续生活哲学”盐沙龙也是知乎“共益众创计划”的组成部分,自9月底开始,知乎开启了“共益众创计划”,汇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壹基金、绿色和平等20余家头部公益机构,并通过播客“问题不大”、“一块心病”等跨界联动,一同就残障权益、精神卫生、生态保护、灾害防治等多领域话题展开探讨。
例如郑智化吐槽深圳机场无障碍设施事件中,奇途无障碍、金盲杖等机构在平台发声,他们并没有陷入到是非对错的情绪判断中,而是联动残障用户分享第一视角经历,形成从个人体验到专业解读的完整讨论,以科普的形式带动大众形成理性认知。“从残障社群自身的视角来看,我们也希望以这一次的事件为契机,推动中国的机场和航空运输行业的无障碍服务提升,让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残障人士有勇气、有底气的出门”,奇途无障碍在知乎回答中说到。
知乎聚集了大量的心理学者、医生、科普工作者等,能够为大众提供来自一线的情绪疏导案例和方法,无论是线上公益内容讨论,还是线下围绕“可持续生活哲学”的盐沙龙活动,均展现了知乎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构建良性社区生态方面的努力。后续,知乎将持续发挥平台价值,以知识为纽带,连接更多社会力量,推动理性公益实践常态化、多元化发展。
_画板-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