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茶饮行业表现出烈火烹油的场面,蜜雪集团、古茗、茶百道、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等企业先后在这两年扎堆上市。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新消费行业正经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博弈的深刻变革。以新茶饮为代表的行业已全面进入”规模经济”与”效率经济”并行的新阶段,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加速内卷突围的趋势愈发明显。
一、行业格局加速洗牌,上市成突围关键
而与资本市场获得的表现不同的是,新茶饮增量市场逐渐见顶。以新茶饮为例,2024年中国现制茶饮门店总数达46.4万家,闭店数同比增长33.2%,行业增速从2023年的18.8%降至2024年的12%。那么为何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况。

同样茶饮头部企业数据呈现出强烈的下探趋势,奈雪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奈雪营收49.2亿元,同比下滑4.7%,经调整净亏损9.19亿元,单店日均销售额跌破万元;沪上阿姨招股书显示,沪上阿姨2024年营收出现同比1.9%微跌,2024年关闭的加盟店数量为987家;茶百道年报显示,单店日均GMV从2021年的7414元下降到2023年的6887元,下滑幅度达7.11%,同比增长7.6%,而在2023年这一数字为22.7%。
在这血淋淋的数据背后是企业需通过上市提升品牌势能,增强消费者和加盟商信心。如蜜雪冰城凭借供应链优势上市后市值超千亿港元,成为资本市场的标杆案例。
企业上市后,资本市场的资金注入,可以让企业在资本的加持下,有更多的喘息时间和业务拓展空间。
二、同质化加剧下的升维竞争
奶茶行业的不断竞争下,各大奶茶品牌将新品以及联名作为提升业绩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各大企业的持续输出,茶饮行业的数据并没有得到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各大茶饮品牌的同质化逐渐显现。
2024年数据显示,85%的新品仍集中于”奶茶+水果茶”基础品类,头部品牌平均每年推出20款新品中,联名款占比超30%但复购率仅提升2.8%。这种创新乏力与营销内卷的背后,折射出行业正陷入”规模扩张依赖症”与”价值创造空心化”的双重困境。新茶饮行业产品创新趋缓,联名营销也陷入审美疲劳。

而2024—2025这一波茶饮企业上市大年之后,茶饮行业的将迎来更高维度的竞争。供应链之争,如果说霸王茶姬是茶饮行业的独角兽,那么蜜雪冰城就是霸主级的存在,而在蜜雪冰城市值突破千亿港元的核心逻辑在于自建供应链的升维打法。
蜜雪冰城以均价6元的饮品实现全球4万家门店、年营收破百亿,核心在于垂直供应链体系。通过“以销量定产能”模式锁定柠檬、茶叶等原料直采,规模化采购使成本压至行业60%;自建产业园,核心原料成本压缩至0.5元/杯,自营物流费用率仅2.3%,并且实现“次日达” 。
古茗联合云南茶园、台州果园建立直供基地,单店物料周转仅2.5天在核心市场300公里内自建仓库,日配覆盖90%门店,鲜果实现次日达,原料成本较竞品低18%。 茶百道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体系使原料成本下降18%,库存周转率提升40%。
而这写只是茶饮行业,在聚光等下的行业动态,其他的如茶颜悦色、酷迪咖啡、甜啦啦等企业,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供应链帝国。茶饮行业下一个竞争阶段必然是内功(供应链)的比拼。
一根吸管、一份包材、一分一厘的差距,可能就决定着加盟商的盈利平衡线,可见供应链就决定着茶饮行业未来的格局。而供应链的前期投入可以说是天量资金,而拥抱资本市场必然会加速茶饮企业的供应链进程。
三、茶饮红海下的资本窗口期
2025年被称为“新茶饮IPO元年”,港美资本市场对供应链整合型企业偏好上升。蜜雪冰城打破“破发魔咒”后,古茗、沪上阿姨等企业趁势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的乐观情绪完成高估值募资。霸王茶姬更以”美股茶饮第一股”身份登陆纳斯达克。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折射出全球资本对供应链整合型企业的偏好升级,以及新消费赛道价值评估体系的重构。

资本除了关注茶饮企业盈利能力之外出海概念也成为资本的关注点。例如,霸王茶姬2024年净利润率达20.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标准化产品和全球化战略也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
资本对出海概念的热捧推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霸王茶姬以”东方星巴克”叙事向海外扩张,其东南亚门店单店月均GMV达51.2万元,通过”核心原料跨境+鲜奶本地化”策略实现46.9%的同店增速。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突破4800家,东南亚市场本地采购率超70%,验证了下沉模式的可复制性。茶百道则聚焦东亚市场,韩国首尔明洞店单日销量突破3000杯,通过”区域口味定制+文化融合”策略降低出海阻力。
当下在红海厮杀的茶饮企业,为何能在当下的资本环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而这些出海数据或许是资本青睐茶饮行业的价值之锚。
在这场资本博弈中,资本和茶饮企业各取所需,随着2025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逼近4000亿元,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在转化为对真实效率的苛求——唯有将规模优势转化为供应链掌控力、文化输出力的企业,方能在这场窗口期被资本青睐。
总结
扎堆上市的背后,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成熟阶段的必然选择。企业需通过资本化应对竞争压力、拓展增量市场并强化护城河。然而,过度依赖加盟扩张、同质化竞争及盈利可持续性等问题,仍是未来发展的隐忧。上市并非终点,如何平衡规模与效率、创新与成本,将成为企业长期存活的关键。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