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

美团必须死?

2025年9月10日,阿里旗下高德地图在杭州总部高调发布“S级战略项目”——高德扫街榜,直…

2025年9月10日,阿里旗下高德地图在杭州总部高调发布“S级战略项目”——高德扫街榜,直刺美团的心脏地带——到店点评业务。

标志着本地生活服务的战火,已从“到家”的激烈巷战,正式蔓延至“到店”的核心战场,战局全面升级,进入白热化阶段。打通任督二脉的阿里,正式将美团纳入了精准且重点打击的目标。阿里招招直指美团要害招招用尽全力,仿佛美团必须死,才能给阿里让出一尊骸骨王座。

阿里的“精准奇袭”:高德扫街榜

阿里的这次出手是一场“精准奇袭”,经过数月高级别保密运作后揭晓的“高德扫街榜”,并非简单的榜单产品,而是一套全新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其核心逻辑彻底颠覆了传统模式。

“高德扫街榜”号称全球首个基于“行为+信用”双维度的榜单,它不再依赖用户主观的文字评价,而是通过AI算法,科学量化分析其10亿级用户真实的线下行为数据——包括导航到店、搜索查询、收藏行为、复购频次,甚至是专程前往的距离成本。正如其产品经理所言:“评论可能会作假,但行为数据没法做。”。这种“用脚投票”的机制,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评价体系的信任问题。

高德CEO郭宁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扫街榜将永不商业化,不搞竞价排名,不设付费广告位。这无疑是精准打击了大众点评长期以来被诟病的“刷分、买榜”等商业化痛点。通过构建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高德希望让那些“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优质中小商家,仅凭服务和口碑就能被看见。

伴随榜单发布的,是“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高德宣布将投入超10亿元补贴,包括出行补贴、交易补贴等,直接激励用户到店消费。其目标宏大:每天为线下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多带去1000万客流。

阿里此举的野心昭然若揭。它不仅是要抢夺流量,更是要从底层逻辑上动摇美团点评业务的根基——评价体系的公信力。通过将高德从一个纯粹的“出行工具”升级为集发现、决策、导航于一体的“消费决策入口”,阿里试图构建一个“地图导航—门店发现—信用评估—到店消费”的完整闭环,从而在美团最赚钱的领域撕开一道口子。

美团的“保守的防御”

面对阿里的凌厉攻势,美团好似黔驴技穷,在高德退出扫街榜后,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反击,美团宣布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服务。这一策略旨在利用美团自研的B端大模型,结合大众点评平台过去二十年积累的海量、真实的堂食评价数据,智能剔除非真实点评和异常评分,为用户筛选出“真品质、真堂食、真评价”的外卖选择。

美团将大众点评最优质的资产——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高分堂食餐厅,如“必吃榜”、“黑珍珠”上榜餐厅,全面接入外卖体系。截至9月10日,已有超1400家“必吃榜”餐厅和近30家“黑珍珠”餐厅入驻。此举期望提升了自身外卖业务的品质感和客单价,更是将“到店”业务的深厚积累转化为“到家”业务的竞争优势,巩固了用户心中“找好店,上点评”的品牌心智。

同时,为对冲高德的补贴攻势,大众点评同步发放2500万张大额“品质外卖”消费券,在补贴战上寸步不让,力求稳住阵脚。美团的反应,本质上还是一场保卫战。面对阿里携高德的挑战,美团一味的通过强调其评价体系基于海量真实用户的长期积累,并用AI技术进行净化,试图告诉市场,自己才是更懂餐饮、更值得信赖的评价标准。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只要别人打来了他就会造成美团的持续性损失,而且对手还是阿里这样的庞然大物。

我早在之前的文章《美团胆子要大一点 将战火烧到电商的大本营去》中给出方案,“美团的破局之路,或许不在于如何守住外卖这片红海,而在于如何将“美团闪购”这把尖刀,更深、更快、更狠地插入传统零售电商的心脏。现在,是时候从防守转向进攻,将战火烧到对岸去了。”这个方案之前适用现在也依然适用!

从“到家”到“到店”,阿里如何对美团展开全面围剿?

高德扫街榜的推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阿里在2025年对美团发动的一系列、多维度、立体化总攻中的关键一环。这场战争从年初京东点燃外卖战火开始,到阿里携重金入场,战局不断升级。阿里的“组合拳”招招致命,刀刀都砍向美团的要害,形成了从“到家”到“到店”的全方位围剿之势。

2025年的本地生活战场,始于围绕外卖和即时零售的“补贴大战”。这场战争的激烈程度,被业界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昂贵的商战之一”。

今年4月底,阿里的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获得淘宝App首页的一级入口。这标志着阿里外卖大战的主力正式登场。依托淘宝巨大的流量池和饿了么深耕多年的履约能力,淘宝闪购发起了猛烈的饱和攻击。7月,阿里更是宣布启动为期12个月、总额500亿元的补贴计划,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抢夺用户和市场份额。

阿里的激进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让整个行业付出了沉重代价。据媒体报道,8月7日至9日,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连续三天超过1亿单,一度反超美团。野村分析师测算,在外卖与即时零售市场,美团的份额已从此前的约70%降至50%左右,而阿里的份额则从30%增至超40%。

作为守城方,美团承受了巨大的盈利压力。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尽管营收同比增长11.7%,但净利润同比暴跌96.8%至3.65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激增51.8%至225亿元,财报直言是“为应对外卖及即时零售业务的激烈竞争”所致。这场补贴战严重侵蚀了美团的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外卖三国杀”的导火索是京东在2025年2月高调宣布进军外卖市场。京东的入局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迫使美团不得不陷入与阿里、京东的多线作战,处境更为被动。

“到店”业务的釜底抽薪

如果说“到家”业务的竞争是消耗战,那么“到店”业务的对决则是釜底抽薪。高德扫街榜这把尖刀,精准地刺向了美团最核心的利润来源——以大众点评为代表的到店业务。

大众点评作为中国到店餐饮评价体系的绝对统治者,其商业模式在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积累了深刻的信任危机。媒体和用户普遍反映其存在“刷分泛滥”、“评分定生死”等问题。商家为了获得更高排名和流量,不得不通过送菜、返现等方式“诱导好评”,甚至催生了专业的刷分灰色产业链。

据大众点评自己披露,仅2024年就处置了超2000万条违规评价。这种过度商业化导致评价体系的公信力下降,年轻人中甚至流行起寻找“3.5分宝藏餐厅”的反向操作,这为高德以“真实”为核心的叙事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

高德手握的并非只有“真实”这张牌。它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2025年7月平均DAU达1.86亿,是大众点评同期的6倍)、高频的工具属性,以及“导航即行为”带来的数据真实性优势。当用户导航去一家餐厅,这个行为比任何文字评价都更具说服力。

阿里此举的真正杀伤力在于,它攻击的是美团的“现金牛”和“利润奶牛”。到店及酒旅业务虽然收入占比不如外卖,但贡献了美团绝大部分的利润。正是这部分高利润业务,支撑着美团在外卖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和补贴战。一旦到店业务的根基被动摇,美团的整个商业模式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阿里的生态协同:一张正在收紧的大网

阿里的系列攻击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在统一战略下的协同作战,一张似乎在包围美团的大网正在收紧。

2025年6月,阿里宣布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将饿了么、飞猪等本地生活业务并入由蒋凡统一操盘的中国电商事业群。这一调整打破了原有业务集团之间的壁垒,旨在形成“电商+到家+到店+酒旅”的超级消费生态闭环,集中优势资源应对市场挑战。

在新的架构下,阿里旗下各大业务的协同效应愈发明显。淘宝闪购(到家)、高德扫街榜(到店)、飞猪(酒旅)与淘天集团的核心电商业务紧密联动,共同构建一个覆盖“远场+近场”消费的全场景“大消费平台”,对美团的业务版图形成了全方位的包围。

这一切行动的背后,是阿里更宏大的战略目标。阿里巴巴CFO徐宏曾表示,阿里未来要花两到三年时间,把服务业搬到平台上,撬动一个十万亿以上的“新型服务业电商”市场。在这个宏伟蓝图中,美团作为当前本地生活服务的霸主,是阿里实现其战略前必须跨越、甚至击败的最大障碍。

昔日霸主尚能饭否?

面对阿里集团军式的凌厉攻势,美团看似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财报数据也反映出其巨大的短期压力。或许,将此解读为美团“毫无招架之力”显然有失偏颇。

尽管挑战者众,但美团的核心优势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被瓦解。美团拥有一个由数百万活跃骑手构成的、经过多年实战优化的高效即时配送网络。高效配送网络的构建是本地生活竞争的核心壁垒之一,美团在这方面有非常扎实的沉淀。

大众点评自2003年成立以来,积累了长达二十年的商户资源和海量用户原创内容。据其披露,过去一年累计有3.63亿条真实评价。这种“内容护城河”以及用户“出门吃饭先看点评”的消费心智和使用习惯,是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撼动的。

本地生活的竞争远非简单的C端流量之争。其核心更在于对供应链的整合、对商户端服务体系的深耕,以及精细化的运营能力。这些“苦活、累活”是美团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来的优势,构成了其商业模式的坚实地基。

面对挑战,美团王兴,在2025年Q2业绩说明会上的表态:“我们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当竞争持续加剧且变得更加激烈时,我们将全力以赴捍卫我们的市场地位。”

在“到家”战场,美团不惜牺牲短期利润,坚决跟进补贴战。王兴“全力以赴捍卫市场地位”的强硬表态,显示了其保卫核心业务的决心。

通过“重启品质外卖”,将高分堂食餐厅纳入外卖体系,强化自身“品质”标签。同时,高调宣布利用AI大模型技术修复评价体系的信任问题,这是对高德“真实性”挑战的主动回应和自我革新。

尽管目前美团还未显疲态,但美团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持续的补贴战严重侵蚀了公司的利润。如何在捍卫市场份额与维持财务健康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是管理层面临的最大考验。美团高管已预计第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业务将出现大幅亏损。

大众点评的信任危机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美团不能通过技术和运营手段有效解决“刷分”、“诱导好评”等沉疴,那么高德等以“真实”为卖点的新模式就有可能持续渗透,逐步蚕食用户信任。

当前的竞争格局已非昔日与饿了么的双雄争霸。美团需要同时应对来自阿里(淘宝闪购、高德)、京东(京东外卖),乃至抖音、小红书等多路对手在不同维度的进攻,其资源和战略精力被高度分散。

美团必须死?

回到最初的问题,阿里能否“杀死”美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美团庞大的体量、深厚的根基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决定了它不太可能在这场战争中被轻易击垮。它依然是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最强大的玩家。

然而,“美团的安逸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判断。面对阿里从组织、战略到产品的全方位立体化进攻,美团正经历着上市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它不再能安享垄断地位带来的高额利润,而必须在多条战线上同时应战,并被迫加速自我进化。

这场战争将是一场考验双方战略定力、执行效率和生态整合能力的持久战。对美团而言,它必须正视并解决自身的沉疴,在技术迭代和模式创新上跟上步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守住阵地。对阿里而言,它需要证明其新模式能够真正落地并产生网络效应,将巨大的流量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最终,无论战局如何演变,这场巨头之争都将深刻地改变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一个更透明、更高效、更注重价值创造的时代或许正在到来。而对于广大的消费者和中小商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观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anyunwang.com/2182.html

发表回复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