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据相关媒体报道称:新加坡会计和企业管理局披露的最新文件,全球快时尚巨头Shein的新加坡总部提交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财务报表。这份姗姗来迟的财报,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这家神秘公司在高速扩张光环下的复杂现实:营收稳健增长至超过370亿美元,净利润却意外同比下滑至约11亿美元,与此同时,其总资产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至逾152亿美元。
数据背后,一系列深刻的矛盾与悬念浮出水面,构成了理解Shein当前处境与未来走向的关键。这份财报不仅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简单呈现,更是其全球战略、资本运作与合规博弈的集中体现。
财报数据下的“增收不增利”困境
对于任何一家成长型企业而言,营收与利润的同步增长是衡量其健康状况的核心标准。然而,Shein 2024年的财报却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增长悖论”——规模在扩张,盈利能力却在收缩。
财报数据显示,Shein新加坡总部在2024年的营收超过370.4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的约309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20%,显示其业务基本盘依然稳固。然而,其净利润却从2023年的12.98亿美元下滑至2024年的10.99亿美元,同比下降超过15%。
尽管市场份额和销售规模仍在扩大,但每一美元收入所能转化成的净利润正在减少,这迫使我们必须深入其成本结构,寻找利润被侵蚀的根源。
财报明确指出,销售及市场费用的大幅增长是导致利润下滑的直接原因。2024年,Shein的该项支出高达53.2亿美元,较2023年的41亿美元激增近30%。这一增长背后,是Shein在多条战线上同时开火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以Temu为代表的新兴电商平台凭借更激进的低价策略和营销投入,对Shein构成了直接威胁。同时,ZARA、H&M等传统快时尚巨头也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为了捍卫市场份额和用户心智,Shein不得不加大在社交媒体营销、网红合作及付费广告上的投入。
Shein正积极从自营模式向“自营+平台”模式转型。例如,其推出的“希有引力”百万卖家计划,旨在吸引更多第三方卖家入驻,以拓宽商品品类、分散供应链风险。然而,这种平台化转型在初期需要巨大的市场教育和招商引资投入,这些成本会直接反映在销售费用中。
面对日益严格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审查和关于供应链劳工问题的负面报道,Shein正试图通过品牌建设来提升形象和溢价。这包括投入重金启动“供应商社区赋能计划”(SCEP),承诺到2028年投资7000万美元改善供应链,以及可能增加的品牌广告投放。这些投入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会显著拉低利润率。
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Shein在营收规模上遥遥领先,且保持了正向盈利,这在ASOS和Boohoo等英国同行陷入亏损的背景下尤为不易。然而,其利润率相较于规模而言并不突出,这进一步印证了其高增长背后是高昂的成本支撑。
152亿美元资产扩张之谜
如果说利润下滑揭示了Shein的经营挑战,那么其资产负债表上急剧膨胀的资产总额则指向了其复杂的全球资本运作网络,这亦是本次财报中最引人注目且最具争议的部分。
财报显示,Shein新加坡总部的总资产从2023年底的88.5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底的152.7亿美元,一年内增长超过72%。如此剧烈的资产变动在常规经营活动中极为罕见,暗示着大规模的资本注入或非经营性资产的增加。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财报中的“关联方应收款”等科目是解开这一谜团的关键线索,它直接指向了公司内部实体之间庞大的资金流转。
要理解资产扩张的根源,必须联系不久前曝光的Shein英国税务争议。2025年9月,多家媒体报道指控Shein通过内部交易将利润从英国转移至新加坡以规避税收。
Shein英国分公司在2024年实现了约20亿英镑的巨额销售额。其中,超过17.2亿英镑(约占销售额的86%)以“采购成本”的名义,作为关联交易支付给了位于新加坡的母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英国子公司的账面利润被大幅压缩至仅3820万英镑,从而只需按此基数缴纳960万英镑的企业税。
这一操作的另一面,便是对新加坡总部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英国子公司支付的17.2亿英镑“采购成本”,在新加坡总部的账上就体现为对英国子公司的“应收账款”或相关收入。当这种模式在全球多个高税率市场被复制时,大量资金便会以“内部交易”的形式汇集到新加坡总部,直接导致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急剧膨胀。这完美解释了为何在一年之内,其总资产能增加近65亿美元。
尽管Shein官方否认了相关指控,称其“严重失实”并强调在全球合法纳税,但这种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的税务筹划安排,是跨国公司降低全球整体税负的常见策略。
财报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新加坡作为Shein全球利润中心和资金枢纽的核心地位。2024年,Shein新加坡总部在当地纳税超过1.88亿美元。综合过去四年的数据,Shein在新加坡的累计纳税总额已超过33亿元人民币。这一方面显示了其对新加坡财政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双方日益加深的利益捆绑。
通过将全球利润合法地汇集于此,Shein不仅享受了新加坡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也为公司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全球资金调度中心。这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并购以及应对各类经营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从财报看Shein的全球棋局
一份财务报表不仅关乎数字,更关乎战略。从董事会成员的变动到总部的选址传闻,Shein 2024年的财报也透露出其在全球化棋局中的深层考量与微妙平衡。
财报披露的董事会成员名单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除了创始人许仰天的早期创业伙伴顾小青、苗苗、任小青外,新加坡本土高管林志明(Lim Zhi Ming)的加入尤为引人注目。林志明长期担任Shein新加坡总经理兼全球政府关系主管,并持有公司期权。这一任命表明,Shein正致力于深化其在新加坡的本土化运营,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个离岸注册地或财务中心。
任命一位深谙当地政商环境的本土高管进入核心决策层,有助于Shein更好地处理与新加坡政府及监管机构的关系,确保其全球运营“锚点”的稳定。
公开资料显示,Shein在新加坡注册了包括 `SHEIN TRADING PTE. LTD.` (成立于2013年)、`SHEIN CAFE PTE. LTD.` 和 `SHEIN STAR PTE. LTD.` 在内的多个法律实体,覆盖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证明其在当地的业务根基日益深厚。
通过这些举措,Shein正在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集财务、法务、政府关系和战略决策于一体的、功能完备的全球总部,为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提供了一个稳固的支点。
2025年8月,多家媒体报道称,为加快推进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IPO),Shein正考虑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以期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支持。这一传闻在国内引发了关于“税收、就业回流”的热烈讨论。
然而,本次媒体报道内容揭示的现实,为这一传闻的可行性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正如前文分析,Shein已经构建了一个以新加坡为核心的、极其复杂的全球资金流转和税务筹划体系。其大部分利润和核心资产已与新加坡深度绑定。此外,其全球化的高管团队和公司治理结构也已成型。
在这种背景下,将总部“回迁”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拆解现有的全球税务架构,将涉及巨大的法律、会计和税务成本,并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监管风险。放弃一个已经深度融合且运作顺畅的全球中心,转而进入一个规则和环境截然不同的体系,对公司的全球运营稳定性将是巨大考验。对于寻求在伦敦或香港上市的Shein而言,一个位于国际金融中心、法律体系成熟透明的新加坡总部,可能比一个位于中国内地的总部更受国际投资者的青睐。
因此,可以推断,Shein的总部决策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战略权衡。短期内彻底回迁的可能性较低,更有可能的是维持新加坡总部的核心地位,同时在中国内地加强供应链管理、研发和部分运营职能,以一种“双总部”或“多中心”的模式,平衡不同国家/地区的监管、市场和资本要求。
十字路口的超快时尚巨头
正如媒体所报道的内容显示,Shein 2024年的财报,描绘了一个正站在十字路口的商业巨头。它依旧保持着惊人的增长惯性,但其赖以成功的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部压力。盈利能力的下滑、资产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全球合规的挑战,共同构成了Shein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Shein,“增收不增利”是Shein当前最核心的经营挑战。其引以为傲的“按需生产、小单快返”模式,曾是其成本优势的源泉。但随着竞争加剧、营销成本飙升和合规压力增大,这一模式能否持续消化日益增长的各项成本,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从税务审查到ESG压力,再到供应链劳工问题,Shein正面临来自全球多方的严格审视。这些外部压力正成为悬在其头上的“紧箍咒”,迫使其商业模式进行痛苦但必要的调整,例如推出供应商赋能计划等,但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其运营成本。
展望未来,Shein的航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蕴含着转型的机遇。无论是选择伦敦还是香港,上市进程都将是检验其商业故事能否被资本市场接受的终极试金石。届时,更详尽的财务和运营数据将被迫公之于众,市场的反应将决定其未来的估值和发展路径。
平台化战略能否成功构建新的护城河,并有效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是Shein能否摆脱当前困境的关键。这需要观察其能否吸引并留住优质的第三方卖家,同时平衡好平台生态与自营业务的关系。
Shein最终如何平衡中国、新加坡以及欧美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总部的最终定位将是其全球化战略成熟度的风向标。这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选择,更是一场关于身份认同、监管适应和资本偏好的复杂博弈。
总而言之,Shein的故事远未结束。这份财报所揭示的,是一个告别野蛮生长、步入“深水区”的超快时尚巨头。它必须在增长、盈利和合规这个“不可能三角”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中继续前行。
Ps.Shein否认了相关信息,但是相关媒体报道称:据网站及财报信息显示,Shein此次财报提报于今年的9月26日,文件编号为T251261253,由Shein新加坡总部的董事成员苗苗、林志明共同签字,并由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以及新加坡注册会计师签名。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